(90元就能代办三方协议 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造假何时休)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王彤旭)近年来,高校为了就业率“强迫”毕业生签署三方协议,以及由此产生的就业造假问题引起广泛关注。7月14日,教育部发布严查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造假的通知。教育部强调,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数据弄虚作假,采取向毕业生本人、用人单位核实等多种方式,对存疑信息逐条核实、逐一反馈,对相关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并追究责任,切实保障毕业生就业合法权益。而对于此问题,山东省某高校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李妍深有感触。
部分高校“强迫”毕业生签署各类工作证明
李妍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学院之前给应届毕业生开过一个就业会议,称是为了解决学生们的困惑、帮助就业,但事实上就是在催促她们签署三方协议,并希望毕业生在6月初或6月中旬就能够确定工作单位。“学校领导也向我们表示过,如果今年的就业率表现不好,可能会影响学校明年的招生。为避免本专业日后缩招,我们毕业生应当以大局为重。”李妍说道。
开会之后,辅导员开始给李妍及还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逐个打电话。“明面上是询问就业打算,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让我们放低就业姿态,赶紧先签一个单位,或者选择灵活就业,有一个兼职工作。”李妍说。
李妍告诉记者,由于很多同学为保留应届生身份不想签署三方协议,学校最后改变了策略。“学校日前已作出了妥协,让我们签灵活就业的证明,盖章后提交给校方。这是学校在提高就业率和我们想保留应届毕业生身份的诉求中间取了一个平衡点”。
据李妍介绍,灵活就业就是让兼职单位开具证明,向学校说明此毕业生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工作,但是有可以作为过渡的工作。对于李妍来说,提交灵活就业证明很简单。“在校期间我曾找过兼职,虽然根本不打算在兼职单位工作,但我仍然可以直接在兼职单位开证明”。
李妍还告诉记者,很多同学会找学长学姐帮忙在他们的工作单位盖章。“据我所知,大部分提交灵活就业证明的同学都像我一样,只是为了应付学校,根本没有在该单位兼职或工作。”李妍说。
“几天前我还接到了辅导员的电话,告知我教育部门目前正在抽查高校就业率造假的问题,可能会打电话回访没签三方协议的毕业生,了解学生目前的真实就业情况,并嘱咐我如果接到电话,一定要注意我的回答内容要与灵活就业证明上显示的一致。”李妍说道。
李妍的遭遇并非个例,还有众多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声表示,曾受到或正在受到学校签署工作证明的强迫。“刚毕业的师范生,因疫情很多教育机构都没开门营业,为了学校的就业率我还要到处找地方盖章”“现在手机里还有老师威胁我的录音,你要是不签,那以后有什么事情也不要找学校”“不签就各种打电话催促,还以不发毕业证或报到证来为难”......
微博截图,许多网友表示受到学校为难。
就业证明代办机构“应运而生”
为应付学校要求,学生们纷纷开始“找门路”。除了凭关系拿到工作证明和盖章之外,也有不少应届毕业生在网络上寻求帮助。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部分高校盲目追求就业率滋生了代办灵活就业证明、甚至三方协议等的服务机构。
记者登录淘宝,以“灵活就业报告”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有不少号称顶岗三方、顶岗就业协议的店铺。“因交流过程中会涉及到盖章等敏感词,为保证学生的隐私,详情请加微信沟通”,一家代办三方协议的店铺客服对记者表示。
记者以灵活就业报告进行搜索后出现的代办内容。
“需要盖章,学校又着急,但这家店铺很快就弄好了,发货也很快”“轻轻松松地解决了,学校那边也通过了”“没找到工作,班导又要求必须交,实在没法就这么办了,还挺方便的”......在这家店铺的评论中,记者发现有许多购买者对其服务进行了好评。
当记者以学校要求毕业前上交三方协议为由进行“求助”时,上述工作人员表示,该店铺是专门帮助学生解决这类烦恼的,90元就可以完成代办。如果有电子版的三方协议文档,当天就可以完成,如果是纸质版的三方协议,需要先邮寄过来。
“我们所有公司信息真实,在国家信用系统、企查查、天眼查等网络平台都可查到,后期回访保证通过。”当记者问到代办的三方协议是否能通过学校的审核时,上述工作人员如此表示。
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造假将被严查
就业率数据造假为何屡禁不止?其危害是什么?又该如何杜绝“掺水”和“造假”现象,确保就业数据的真实性呢?记者就此采访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对于就业数据造假的成因,熊丙奇认为,在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和高校看来,就业数据事关地方教育形象和高校的直接利益,真实但不好看的就业数据会产生负面影响。如果高校公布出的就业率较低,学生、家长在报考时就会犹豫,因此各高校都力争公布“好看”的就业率数据。
“虚假的就业数据虽然好看,但这种做法不仅对当年的毕业生就业不负责,也会掩盖学校办学存在的问题,导致大学办学与社会需求脱节,并影响决策部门对就业形势的判断,还会误导大学生。因此,地方教育部门、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就业数据真实的重要意义。”熊丙奇说道。
此外,熊丙奇还表示,鉴于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实际影响,关注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时不能还像往年一样,只对毕业生离校时的初次就业数据进行重点关注,而应该关注毕业之后半年、一年以及中长期的就业情况,并为之建立跟踪服务机制。
“毕业后半年、一年的就业水平,更接近真实的学生就业情况,这也要求高校把就业服务工作延伸到毕业后,利用校友网络给毕业生就业提供持续的帮助、服务,也利于建立起毕业生和母校紧密联系的纽带。”熊丙奇说道。
举报/反馈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