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21座万亿GDP城市对大专生开放落户,中小城市“抢人”机会在哪?)
对中小城市来说,应该意识到人才流失的问题,意识到不能仅仅是靠“铁饭碗”吸引外来人才。
近日,有媒体梳理了万亿GDP城市(GDP达万亿元以上)对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落户要求发现,多个城市落户已不再与就业和社保挂钩。万亿GDP城市中,有21座城市对大专院校毕业生开放落户渠道。
比如杭州近日颁布本科和硕士人才落户新政,毕业两年内可享受“先落户再就业”;6月28日上海颁布新政,在沪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不用评分直接落户……
⊥1110⊥
其实不只是上海、杭州等地,放眼全国,一二三四线城市围绕人才的竞争,持续已久。而最近一段时间的“抢人大战”,也呈现出两个新趋势。
首先,招引人才的力度更大,手段更多元化,同时户口的“含金量”在降低。
前几年的“抢人大战”中,给户口基本上是标配,那时候,一个一二线城市的户口,还是相当值钱的。但随着落户门槛集体降低,不少城市实现了“零门槛落户”,仅仅发放户口已经不足以吸引到一些优秀人才了。
所以,各大城市为了招揽英才,在提供落户便利之外,往往还会配置各种补贴,比如房补、生活补贴等等,补贴额度动辄数万元,以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让他们有更强的留居意愿。
其次,曾经户籍门槛高筑的一线城市,也开始放下身段,进场“抢人”。
特别是像上海这样的城市,由于城市功能疏解的因素,过去一直有着相对严苛的落户限制,但现在也在不断降低对名校毕业生的落户门槛:现在,在沪各研究所、各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无需“打分”,符合基本条件就可直接落户。
原因不难理解。在落户门槛普遍较高的时候,大城市凭借着优质的就业资源、薪资条件,就可以吸引到很多人才,而当中小城市开放落户时,大城市的优势就没那么明显了。
在这些一二线大城市,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会有较大落差。所以,很多人选择在一二线城市打拼,最后回到三四线城市安居置业,这对于一二线城市,也是一种人才流失。
因此,万亿GDP城市作为中国头部城市的代表,开始降低门槛,放宽落户的条件,多个城市落户不再与就业和社保挂钩,高校毕业生可以直接落户。
⊥1110⊥
放宽落户限制,打破户籍束缚,让人口、人才更加自由地流动,让迁徙更加自由,从市场经济的层面看,其实本该如此。
事实上,最近几年来,围绕开放落户,从中央到地方已经下发过一批文件。
如《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到,督促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则要求,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落实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
从“督促”到“全面取消”,反映出了国家打破户籍坚冰的决心,也反映出各大城市在降低落户门槛上的进展。
不过,对一二线城市来说,开放落户是响应国家政策,也是基于自身发展考虑——优质人才的稀缺资源,是城市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不可或缺的要素,投资人才就是投资未来。
2021年人口数据显示,北上广深合计只增加12.48万人口。其中,广州增长7.03万人,深圳增长4.78万人,上海增长1.07万人,北京则减少了0.4万人。
之前几年,深圳、广州的年度人口增长基本在四五十万人左右。
↑图据视觉中国
重点城市的人口流入放缓,人才留居意愿降低,除了城市政策、疫情因素之外,也是因为过去可能给户口就能吸引到人,现在大中小城市普遍开放落户,当落户变得更容易,反而会让人感觉户口“含金量”下降,边际效应递减。像西安那样开放落户一年多时间吸引百万户籍人口增长,变得越来越难。
不过,不管是基于何种因素,在一线城市人口流入放缓的背后,年轻人的选择也趋于保守。不一定非要去大城市打拼,这种心态,和他们在就业选择上更倾向于稳定工作形成了呼应。
⊥11
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公职岗位竞争加剧的现象,屡屡引发热议。
比如,据此前报道,重庆云阳县事业单位招聘190人,其中176个名额要求研究生学历,而云阳县只是一个常住人口不足100万人的县。
再比如,浙江丽水市遂昌县一份名为《2022年遂昌县面向世界一流大学引进优秀毕业生入围体检人员公告》的公示名单显示,24个基础工作岗位的入围人员,均来自浙大、复旦等著名大学。
在广东河源市和平县,700余名硕博研究生竞争82个县级事业编岗位,其中不乏清华、人大等知名大学的毕业生,以及国外著名高校的留学生。
这种现象,也反映出疫情之下,一些年轻人对风险低的“铁饭碗”的热衷。
岗位竞争“下沉”到县城,名校硕士扎堆竞争一个公务员或者事业编,这种中小城市就业门槛的提升,和大城市降低落户门槛吸引人才,是不是形成了一种悖论?是不是意味着,小城市也渐渐有了跟大城市展开人才竞争的能力了?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收缩规模的背景下,毕业生就业时首先考虑求稳,是很正常的现象。而这种现象,恰恰说明大城市比中小城市和县城竞争压力更大,公职岗位的门槛更高。
这更多还是就业观念整体趋于保守的体现。中小城市和县城,基本已经没有什么落户门槛,但他们对人才有吸引力的地方,更多还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稳定的岗位。所以,一些名校硕士扎堆跑到县城去,并不是小城市“逆袭”的证据。
事实上,从近些年的人口增长数据以及人才流动数据看,中小城市和县城地区,人口外流,人才外流,年轻人外出打拼成了常态。
对中小城市来说,应该意识到人才流失的问题,意识到不能仅仅是靠“铁饭碗”来吸引外来人才。
其实,一线城市进场抢人,的确意味着人才竞争更激烈了,但我们也得看到,在如今的经济形势下,大城市打拼的成本提升,人口流入速度放缓,这对于中小城市是难得的机会,也会有越来越多毕业生倾向选择生活压力更小、更安逸的中小城市。因此,中小城市要抓住机会,在经济发展、产业建设、营商环境等多方面发力。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熊志
编辑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