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议取消应届生身份限制,有利于保障平等就业)
【委员建议取消应届生身份限制,有利于保障平等就业】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的提升,我国进入人才市场的就业人员大多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大学生已成为新增就业的主要群体。在此背景下,不能只关注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而应该关注整体就业,也即离职再就业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要一视同仁。”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胡卫委员告诉记者,他将从保障平等就业的角度,呼吁取消应届生身份限制。
毕业后两年内尚未落实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享有和应届毕业生享有就业、升学的同等待遇,这是我国多年来一直实行的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政策。根据政府相关部门的官方解释,实施该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且给在择业期的高校毕业生一定的择业缓冲期。
“必须看到,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出现了一些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灵活就业以及女性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居家生子等情况,这一择业期政策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胡卫委员举例说,近年来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对应届生的招录占比已达到60%左右。更有甚者,一些地方事业单位招聘还规定应届毕业生比例不低于70%,国有企业新增岗位招聘应届毕业生比例不低于50%。
显然,招聘时限制应聘者的应届生身份,既不利于离职再就业人员重新就业,也阻碍了超过择业期的往届毕业生的顺利求职。过短的择业期政策对毕业多年的再就业人员重新求职,尤其是参加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的确人为制造了障碍,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那么,应届生身份取消,对应届生公平吗?对此,胡卫委员的看法是,从短期看,可将高校毕业生择业期适当予以延长。他告诉记者,广东实施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政策,就将博士研究生的择业期设定为毕业5年内。这表明,延长择业期是完全可行的。
延长择业期,可给高校毕业生(包括毕业后生育的女生)更充分的择业时间,也有于在择业期内就业后辞职(退)的人员,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就业。当前,在推进“双减”工作中,针对教培从业人员再就业,教育部会同人社部还可考虑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如对教培从业人员报考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可将其择业期延长到毕业后10年。
胡卫委员认为,从中期看,应深化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结合高等教育普及化后的新形势,教育部会同人社、发改等部门要共同研究建立适应“千万毕业生时代”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新体系。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要从关注毕业时的静态就业,调整为关注毕业后的中长期就业及其发展情况,以倒逼高校更加重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
此外,胡卫委员提出,从长期看,要逐步取消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政策。也要打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对招聘对象所作的应届生身份限制,从根本上改革已经过时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升学、劳动及人事政策。
他说:“事实上,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既有的择业期政策主要影响的是高校毕业生的档案及组织关系,而在落户政策已全面开放的情况下,择业期政策对落户的影响其实并不大。一旦取消毕业生择业期政策,将来就业就不再分应届生和往届生,而是对所有就业对象实行一视同仁的政策,这就从制度层面保障了公民的平等就业权。”
(记者顾意亮)
举报/反馈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咨询热线
13671738356